“逗鹅冤”火了!那你知道腾讯的憨憨企鹅是如何诞生的吗


“逗鹅冤”火了!那你知道腾讯的憨憨企鹅是如何诞生的吗插图

这两天,腾讯和老干妈价值千万元的大瓜,让“逗鹅冤”(因腾讯公司代表形象为企鹅,被网友代称为“鹅”)一词火遍了全网,释义是特指2020年7月1日被骗1642万后还遭全网嘲笑的腾讯。当然,腾讯也不忘自嘲:“我就是那个吃了假辣椒酱的憨憨企鹅。”
说到这腾讯的企鹅商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寻呼机情结”深重的马化腾居然采用了一只寻呼机的样子作为腾讯形象。那后来“企鹅”又是如何取代了“寻呼机”的呢?另外,马化腾给公司取名“腾讯”,有何特殊的寓意呢

1993年,马化腾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进入了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软件从业人员,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则希望自己搞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马化腾真正接触互联网是在1995年,这已经是马化腾在润迅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当时他在“惠多网”(通过电话线路连结的bbs网络,网络之间互相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转送信件)上摸索了半年之后,终于对网络有了大概的了解。随后马化腾决定,成立惠多网在深圳的分站。就这样,在1995年的晚些时候,马化腾依靠四条电话线和八台计算机,成立了惠多网深圳分站,他则成了分站的站长。
马化腾为他的惠多网深圳分站奔波劳碌,那段时间,他除了每天完成润迅的工作外,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惠多网分站的建设上。这一年,马化腾虽然劳碌,但却无比充实。当时的惠多网聚集了中国最高端的互联网人才,马化腾也是通过这个圈子接触到了世界上的互联网前沿信息,还是因为这个圈子,马化腾最早接触到了改变他人生的icq软件。
马化腾说:“一接触这个软件,我就知道它的奥妙,因为这与我当初所设想的im工具完全吻合。在中国互联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一定会有它的用武之地,所以我当时就产生了推动它在中国im领域发展的念头。”
im(即instant
“逗鹅冤”火了!那你知道腾讯的憨憨企鹅是如何诞生的吗插图(1)
messenger)翻译成中文为“实时信息”,是指能够实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信息的网络业务,是最早的互联网交流方式之一。世界上最早的im软件为icq(i seek you),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我找你”,最初由三名年轻的以色列人开发出来。这三名以色列人的最初想法并不是研发产品,而是方便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但是这个小软件很快受到众人的青睐,于是他们便注册了一家公司,并于1996年发布了icq的最初版本。其后,在短短半年时间内,icq就拥有了85万名用户。随后,雅虎、美国在线和微软都推出了同类产品。
1998年,马化腾充分了解了icq之后,又经过了深思熟虑,终于向润迅高层提出了推出同类产品的建议。但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高管们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这个“小东西”不可能带给他们收益。而更加让马化腾感到绝望的是,润迅的很多人仍然对传呼行业抱有希望,这让马化腾终于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1998年10月的深圳,27岁的马化腾与好友张志东、陈一丹和许晨晔决定成立一家自己的互联网公司。首先要商量的事情就是给公司取什么名字。对于技术出身的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名字起了无数个,最终却连一个上得了台面的都没有。而化腾的解决方案是回家问他的父亲马陈术。
马陈术长年在单位担任高管,阅历丰富,取个名字自然不在话下,他不仅答应给马化腾的公司取名,还一口气取了四个,“腾讯”正是其中之一。不过当时这个名字并不被马化腾看好,他认为这个名字不够突出个性,也没有什么创意。但在进行公司名称注册时,他发现其他三个名字居然都已经被别人注册了。于是,1998年11月11日,一家最终改变无数中国人沟通方式的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了。

马陈术曾透漏,当时他为马化腾公司取的名字虽然有四个之多,但他还是希望最后马化腾选中的名字中能有个“腾”字,除了马化腾名字中有这个“腾”之外,也可以寓意“万马奔腾”,使公司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祥云在顶。而在马化腾看来,公司的名字当中最好要有一个“讯”字,这首先是他对自己的老东家“润迅”的敬意,其次也是追随当时互联网通信企业的主流名称。也许是天意所致,公司名称最终选定为“腾讯”。而腾讯公司的英文名tencent,则是马化腾根据著名的通信公司朗讯(lucent)所取。因为tencent可以拆分成ten和cent,所以,当时很多人称腾讯公司为“十分钱公司”。后来腾讯在香港上市,腾讯公司所提供的短信服务收费为一毛钱一条,换算成下一级人民币单位正好是10分钱,这件事曾被传为趣谈。
1999年2月,马化腾和他的合作伙伴正式推出了一款im工具——oicq。oicq全部采用中文界面,操作简便,并将用户信息储存于服务器,基本实现了im工具的中国化。但在当时,这款软件推出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反响,马化腾决定打优惠牌。
1999年5月的某一天,马化腾忽然将oicq挂在网上,供客户免费下载并免费使用。当时的网络公司的主要收益就是依靠出售软件,因此他的这一行为很快引起社会反响。最先开始大范围使用oicq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经济能力相对较低,马化腾打出的优惠牌很快将他们吸引了过去。而后,随着在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oicq的使用群体也开始向都市白领群体快速蔓延,就这样,oicq渐渐打开了局面。
同年出版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更是让万千读者知道了oicq的存在。书中对oicq进行了华丽的描写,使oicq在人们心中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流行的代名词,众多网友都开始期待能拥有这个远隔千里却可以坐下来聊天的工具。

而关于oicq的logo(商标)来历,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oicq的商标最初是一只寻呼机的样子。当技术部门准备进行第三次版本升级的时候,有人建议,是否应该设计一个更有趣的形象。
一位美工画出了鸽子、企鹅等几种小动物的草稿,这些图标在大尺寸的时候都很生动,可是应用到16×16、32×32像素的时候就很难传神了。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大家为此争论得很厉害,“寻呼机情结”深重的马化腾提议:“还是用原来的图标吧,一看大家就知道oicq是做什么用的。”可是,其他的创始人却大多倾向于换成企鹅图标。一番争持之后,马化腾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要不这样,我们把两个图标挂到网上去,让用户们自己决定。”
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次把品牌logo的决定权交给用户。在第一轮投票中,大部分的用户都把票投给了“寻呼机”。最初的企鹅图标是黑白写实的,与linux的企鹅形象很接近,看上去很像是一家技术公司的标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腾讯的美工又添加了几个有趣的动态企鹅图片,渐渐地,用户意见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票投给了一只黑身白脸细眼睛、身材瘦长的企鹅。就这样,“企鹅”取代了“寻呼机”。

1999年10月,深圳市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腾讯租了一个柜台参展。为了吸引参观者,陈一丹找人烧制出了1000只企鹅形象的陶瓷储钱罐。在委托加工的时候,制作公司觉得腾讯提供的企鹅图标太“瘦”了,制成储钱罐会站不住,就擅自做主把企鹅做成了稍微胖圆的样子,还在它的脖子上加了一条黑色的围巾。出乎意料的是,这只企鹅储钱罐在高交会上大受欢迎。一开始是免费派送,可来领取的人实在太多了,陈一丹就定价5元一只出售,后来涨到10元一只,居然都抛售一空,赚到的钱刚好把参展的柜台租金给抵销了。
看到大家越来越喜欢这个胖企鹅的形象,腾讯就委托专业卡通制作公司东利行对logo进行重新设计,曾李青亲自坐在电脑边上,与设计人员一起动脑创意,设计人员问他:“企鹅本来就住在南极圈,是最不怕冷的,为什么要在它的脖子上加一条围巾呢?”曾李青笑着说:“这是个好问题,如果每个人都问一下,就把这只企鹅记住了。”
新设计出来的企鹅形象,拥有了一个胖嘟嘟的身材,大眼睛,厚嘴唇,憨态可掬,脖子上的围巾也由黑色变成了大红色。东利行完成了企鹅形象的整套视觉识别系统(ci系统),还增加了q妹、汉良、多多、小橘子等几个配套性形象设计,构成了一个卡通人物大家族。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在设计过程中,东利行觉得腾讯企鹅的卡通形象很有市场前途,便提出以30万元的价格买断企鹅形象的衍生商品开发权。2001年10月,东利行在广州开出了第一家“q-gen”专卖店,专门出售腾讯企鹅品牌的服装、玩具和手表,腾讯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抽取10%的授权费。在后来的3年里,东利行相继开出了199家专卖店。这个生意让马化腾得意了好一阵子:“一来就先扔给我们几十万元,既能帮我们推广,又能收到授权的费用。”一度,他甚至幻想腾讯企鹅会像米老鼠或hello kitty那样流行。不过,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似乎不是一门好生意,并没有太多的用户在用oicq聊天的时候,愿意在身旁摆上一只不声不响的胖企鹅。(来源:《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吴晓波/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马化腾传》邵瑞鹏/著 哈尔滨出版社、中国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