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培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大变革!
作为教培行业的一员,我只想简单谈谈当初选择进入教培行业的初衷。这是结合当下环境的一点点个人分享,有说得欠妥当的,还请大家见谅!如身有同感,那就大佬们请点赞支持一下。
国内工作、生活竞争压力让我决定放手一搏从学校毕业后,满怀斗志的我初到上海,开始打拼。
经过2-3年,我发现,上海这座城市的的确确充满了魅力,让人趋之若鹜。新上海人,如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或者“活着”,而是想“享受”或者“自由”,那就必须比别人额外加倍地付出。摆在我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挤破头升职加薪,另一条就是开拓副业。
日常在国企朝九晚五,工作模式、晋升机制不再啰嗦,大家都懂。稳定、无忧的工作=一份安逸、轻松但收入一般的工作。面对上海疯狂的楼市价格、国内一流的消费水平、以及更激烈的教育资源竞争(插一句:新一代年轻人不是不想生娃,而是不想让娃过得日子还不如自己小时候舒坦,普通工薪阶层拼搏一辈子可能还不足买一套房。年轻人不是只为了自己享乐,而是各方面都过度内卷,何必让娃受罪呢?),生活和工作的现状都不能令人满足。所以,我决定要改变现状,哪怕会经历失败,也要让自己不留遗憾。
深思熟虑,决定进入教育这一利人利己的行业两年前,教育培训常被人称为“暴利”行业(2020年至今疫情扰动持续不断、2021年7月以来“双减”政策,我相信没有人会再短期内看好教培了吧)。我选择初入教培行业,承认是看中了它“盈利”的重要属性(任何行业即使是非盈利,也不可能亏钱做买卖,除非是政府补贴),但是,教育行业也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的朝阳行业,永远不会落幕、永远不会停歇。而且我认为教育下一代、投资未来是绝对不会错的,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我也想通过投资教育实现个人价值,不仅要服务大家的娃,也是给自己的娃铺路。
教培行业种类繁多,培优拔高、课后辅导、语言培训、艺术体育、科技、思维等等,每一大类又细分了更多小类。结合自己的优势、经验,我最终选择进入了英语培训行业。英语,一门国际通用
语言(我衷心地希望有一天汉语也能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身为中国人,我很骄傲和自豪,但是生活告诉我,不懂英语,你连国门都出不去),大到国家政治外交、经济对外开放,小到工作对接外国客户、个人外出旅游,没有英语,我们寸步难行。
作为新时代高等院校毕业的一名学子,我自认为英语水平尚可,因此在遴选创业品牌、甄别团队质量、识别教学服务等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我认为通过我的努力,可以做到产品和服务无愧于天、无愧于地,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我不追求更高、更好,我只希望自己做实实在在的产品,踏踏实实挣每一分钱。
几经周折,终于成为了合格资质机构英语教培行业远比你想象得要难做(针对行外人的)。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是什么政策。但是在上海,在本次“双减”发布前,英语培训一直比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双减”是否会甄别学科、非学科,那要看后续细则)。因此,一家合格英语培训机构,需要一证一照。即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语言类培训的办学许可同学科类一样,都要教育部门行政审批,而且是事前审批。审批完成后,方可向市场部门申领营业执照。这意味着,在完全拿到一证一照之前,从合法合规角度讲,机构是不允许无证照经营的,也就等于不能开门、不能招生。
恐怖的是,办学许可的审批往往至少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完成,有的机构甚至费尽心思也办不下来。而办学许可审批的材料里,要求必须有可用的场地、可用的教学团队、可用的设备,意味着必须持续不断地支付租金、人工和设备,但不能招生。试问,有几家能扛过此难。更不用说如何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场地选址、装修、消防、有经验和资质的团队筛选工作等等。即使办好,也有专用资金账户等苛刻条件在等候着你。在上海,一家合格英语机构的初始投入成本基本要在100-200万之间,实际才能达到最低条件要求。
在整个办证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第三方评估、专家评审、教育部门审核等多环节,每次修改材料我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最终,我终于拿到了办学许可,顺利拿到了一证一照。(题外话,我看周边那些无证有照的机构活得好好的,这么多年了也没见到被检查、被举报而关门。家长对办学许可认知程度不够,怎么说都没用。)
苦心经营,从此告别双休与节假日持之以恒,方得始终。教培行业黄金时段是周末、休息日、节假日。周一到周五只是简简单单地上课、耗课。干教培以来,周一到周五全天是本职,晚上加班兼顾副业;周六周天全天待在机构,盯招生、盯宣传、盯教学、盯服务,事无巨细;各种小长假、寒暑假,只要有人,那就要开门迎客,不放走任何一个机会。和以前相比,舒适的周末双休、每年一次长假外出旅游不存在了;牺牲了个人时间、牺牲了个人所得全部投入到机构里,等待的是积累后开花结果,期待的是付出就会有回报。
可是,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
家长似乎不在乎有没有资质,认为场地大、装修好就是实力。隔壁的同类竞品比我入市早,有客户基础,但是一直没有办学资质。招生过程中苦口婆心劝说,家长却不买账。在“双减”前,该机构已经干不下去了(被我抢占了市场份额、外加负责人选择教学团队没有标准、教学质量堪忧),还联系我问我要不要接收学员。后期该机构恶意关门,现实击打了那些没有选择我而去选择它的家长,但现实也狠狠击打了我。
除了竞品竞争,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苦心熬到所有周边竞品倒闭关门,只剩我一家。“双减”来了。听说在某些城市,教培行业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类似于“扫黄打非”。同时目标在于打击学科类培训(我认为是针对刷题训练、课后辅导类,而不是语言培训),但伴随的却是一家家英语机构倒闭潮,学科机构由于是刚需,我感觉实际影响并不大。到现在,我是真不明白,英语培训机构到底错在哪里。
双减政策下,该何去何从双减带给整个教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实话说,从政策发布后,我机构几乎等同于“裸奔”,家长完全都选择观望(既有对倒闭潮的担忧,也有对学校延迟服务的观望)。是不是要坚持,怎么坚持,我一度很犹豫,也很茫然。
头部机构们纷纷转型素质教育,开拓戏剧、口才、研学、艺术、steam等各种素质类课程。或者干脆转型加入科技编程、体育类培训(素质类教培机构大军已经在路上了,家长们的钱袋子又要守不住了)。我个人看,其中很多属于擦边球性质的转型,意义不大,但是合规呐。根据政策引导的方向看,强调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单纯只培训语言是肯定不行的了。所以,总结一下未来可能的出路吧。
一是,周中继续做语言培训,周末增加素质类课程。考虑到英语机构场地的限制,如果不重新装修的话,可以与围棋类、编程类、书法类、绘画类、播音主持类机构合作,增加周末兴趣班,保证时间、场地充分利用。
二是,完全转型为口才、戏剧类,利用好客户基础逐步过渡。短期内,我个人其实不看好非刚需的学科培训,例如语言培训,有可能受打压最为严重。所以不如利用好自己的口碑,逐步向目前大热的口才班、戏剧班转型,不再强调字母、单词、句子训练,而是综合培养艺术、表达、肢体、认知、合作等方面能力。
三是,善始善终,合理合法关停、歇业。长期看,我认为教培行业是不会消失的,反而有可能在1-2年内有一段反扑。家长选择完全相信学校、相信自己,不在培训机构学习,是需要经过考试等多次验证的。如果学校教学质量没有办法快速均等地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原本那些依靠课外培训提分的学生自然会成绩下滑。而届时,机构数量少,完全可能变为卖方市场,家长不得不接受更高价格去培训。所以,有资金实力的机构,可以选择在这时候先退出,等后期时机好了再进入。
投资有风险,
选择第二职业也充满风险。
大家尽量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选择慎重。
如果坚持不下去,
请合理退出,不要给政府添麻烦。
因为你会发现,最后麻烦的只有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