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何教授博士学位,谈谈人大一分校和英语程度


言出必行,说了不再谈 何家弘 教授的博士学位就不再谈。
大家好,此刻我想跟大伙聊一聊人大一分校和英语程度这两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前者的历史由来很有趣,也算中国地域主义的特色;而后者竟然神奇地牵连到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作用一说。
1、人民大学一分校学位能不能等同人大
根据北京联合大学官网档案(校史)管校史故事第五十六期,77年国家恢复高考,77、78两年高考中北京知识青年报考人数多却大量因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而入学无门,而且未录取当中组成主要是历届知青、厂矿工人、无学历的中小学教师。
就是这种情况,78年天津市创办了走读大学分校,这启发了北京市委也依靠高校帮助办走读制高等学校,于是9月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大学扩大招生问题的请示报告》:北京高校办分校,扩大招生名额。78年12月北京市革委会批准决定成为共33所北京高校分校,具备招生条件后即招生入学,以人大一分校为例,79年2月就首届扩招了782名学生入学(这一届大概率仍然算78级学生)。
显然,分校是给北京市青年进北京高校体系内学习开的口子,从1978年
不谈何教授博士学位,谈谈人大一分校和英语程度插图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问题的意见》这个文件名来看,扩大招生的说法差不多能说明学位证书有差异但学位效力大致相等。
这里感慨一下:教育公平从来就是个难题,地域感情倾向和地域保护是一直会存在的,也不知道将来步入共产主义按需分
不谈何教授博士学位,谈谈人大一分校和英语程度插图(1)
配后能不能消除。78年底北京市开这么多高校分校,说白了就是在公平录取的高考之外,以依靠地方财力物力办走读制高校的说辞给北京青年开一个小灶(此处我并未深入考究当年的《扩大招生方案》和分校《招生简章》,初步按常识常情常理认为“走读” 只是属区、属局的青年)。
2、知青出身的英语水平在93年能不能足美国法学名校的博士要求
在这个问题上,我与一位私信我的网友发生了小小争议。那位网友认为93年一位知青建筑工背景的青年教师不能达到美国留学的口语标准,而我认为是有可能达到(所以我始终并未质疑这个) 。一来二回,网友提出了一个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哲学问题:倘若质疑不是逐一公开列出逐一公开排除,而是可以私下直接排除的话,那么凭什么鼓楼分局421不立案的半夜鸡叫不可以是已经直接内部排除了所有嫌疑。
我回复的是:好比查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亲朋同族关系或利益关系愿意帮你偷换婴儿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是符合常识常情常理而需要求证排除的,这种关系类的排除的办法只能是刑事手段;而我们说一个人93年英语程度达不到美国读博士程度,允许怀疑,但我经过一些非视频类的间接证据,比如逻辑上英语只是一门语言对不少聪明人只要花心思就能掌握,比如2007年就存在的何家弘教授的徒弟回忆文里记载提过何教授英文在那一批教师里超强,比如我查到何读博前两年已经去访问学者待了半年,这些间接证据可以让我初步排除掉其英文水平在93年完全达不到美国读博士的水平这个猜测。
看嘛
不谈何教授博士学位,谈谈人大一分校和英语程度插图(2)
,谁胡扯一定要直接证据,说间接证据不能证明的,我这不就用间接证据给何家弘教授93年的英语水平可能低的疑问做出了合理排除嘛。
那网友又问我那新萍与新枝能不能也用证据法学的方法论证或排除,我说我又不是c+侦探,做不到。
我私下犯嘀咕的
不谈何教授博士学位,谈谈人大一分校和英语程度插图(3)
其实是贤内助如果真是河南人的话,为啥还能兴奋地讲出荷兰人民当教练的一番话,这是讲内助教练自己好还是不好?但我的原则是我写的评论类文字发出来,必须是有考据出处的,虚拟id处看来的信息要慎重。
后来我因为工头骂我搬砖不勤力,就没有继续与网友私信讨论这个问题。待得空后,喜欢搬砖之余思辨的我有空再用证据法学的逻辑说一说421官宣攻与防的重要性,也不枉我看遍各国各地律政剧罪案剧得来的一身。哈哈,大家有缘再刷到吧。
再见,顺祝大伙儿中秋快乐,愿看到此文的朋友太平风物,团圆安康!
三人行必有我师,大伙也顺祝何家弘教授教师节快乐吧!

为您推荐